·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分享到:7

柯岚:文学界的百年奇冤——高鹗伪造《红楼梦》

2017年10月06日 14:44 来源:雅理读书

引言

由红学权威冯其庸先生领衔,中国红学会专家集体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新版的《红楼梦》,书脊上写着:《红楼梦》,曹雪芹、无名氏作,扉页上写着:[前八十回]曹雪芹作,[后四十回]无名氏作,程伟元、高鹗整理。根据这个最新版的《红楼梦》,高鹗不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而是整理者,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无名氏。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也采用这个署名。

1921年,胡适作《红楼梦考证》,认定《红楼梦》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作,而是高鹗自己所作假冒曹雪芹的作品。高鹗就这样被确定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尽管他自己在程高本的序言中明言他不是作者,他只是整理者,整理了手抄本的脱漏文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高鹗大约是最不光彩的一个作者,他在被认定为作者的同时,也背上了一个极不名誉的帽子——伪造《红楼梦》后四十回欺骗读者的罪人。这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胡适提倡“疑古”揭出的一桩惊天阴谋,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发现了两个串通一气的骗子——程伟元与高鹗,他们合谋伪造了曹雪芹的作品(可能也毁掉了曹雪芹的八十回后真本)。

司法中常有冤案,文学中的考据也可能制造冤案。周策纵先生曾言,考据工作可能用到法律思维,“假设对方有律师在打击我,否认我所提出的一切证据”。不同于司法的是,司法中面对的证人多是活着的人,他们能为自己辩驳,考据中的证人却是不在世的人,他们不能为自己申辩,所以史家要臧否古人,尤其是否定古人的人格,要特别慎重。胡适认定程、高在撒谎,证据是否充分?自《红楼梦考证》出版近百年之时,红学界终于给程伟元、高鹗平了反,他们没有撒谎,后四十回作者另有其人。

胡适确定《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流传下来的《红楼梦》最初都是手抄本,上面有脂砚斋等人写的批语,我们现在管它叫“脂评本”,是还没有经过删改的接近作者本来创作的版本,但是都没有超过八十回。我们现在一般阅读的是排印本,叫“程高本”,就是清代文人程伟元、高鹗1791年整理并排印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假如程伟元、高鹗没有印刷出版《红楼梦》,《红楼梦》一直是以手抄本形式存在,可能今天我们就看不到《红楼梦》这个书了,因为手抄本是很难长期保存的,传播也很困难。

清.孙温.绘本《红楼梦》(图片来自于http://blog.163.com/zhong-wei-jie@126/blog/static/59999073201062872413906/)

过去一直以为高鹗不仅整理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还是后四十回的作者,而且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红学界的认同。但我们现在可以发现,由红学权威冯其庸先生领衔,中国红学会专家集体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新版的《红楼梦》,书脊上写着:《红楼梦》,曹雪芹、无名氏作,扉页上写着:[前八十回]曹雪芹作,[后四十回]无名氏作,程伟元、高鹗整理。根据这个最新版的《红楼梦》,高鹗不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而是整理者,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无名氏。

那么,高鹗为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被认为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呢?如果高鹗不是续写者,又是谁续写了红楼梦呢?这本书的确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不仅后四十回的作者成谜,一直到1921年以前,文学界都没有完全确定《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而且就连整理出版这本书的程伟元、高鹗最初也不知道。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用活字印刷出版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他们也不知道这书的作者是谁,他们各写了一篇序言,都说不知道这个书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呢?因为曹雪芹自己都不承认是这本书的作者,他只说自己是个整理者。开篇讲到,这书本来是刻在一块石头上面的,有个叫空空道人的人把它抄录下来传世了,后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曹雪芹这样说是害怕当时的文字狱。但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清.孙温.绘本《红楼梦》(图片来自于http://blog.163.com/zhong-wei-jie@126/blog/static/59999073201062872413906/)

清代很多文人留下的笔记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说法各不一样,第一个明确说《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人是乾隆年间的宗室诗人永忠,他是雍正皇帝的十四弟允禵的孙子,曹雪芹生前并不认识永忠,永忠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听说这书的作者是曹雪芹,读了这书很感动,就写了一首诗,说这书是曹雪芹写的,“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但是永忠也没有做什么详细的解释,只是在诗里说了,只有读了他的诗的人知道他是这么说的,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说这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

1921年,民国时候的大学者胡适写了一本书《红楼梦考证》,才确定这书的作者是曹雪芹,还考证出来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名叫曹霑,号雪芹。胡适的这个考证是一个很伟大的贡献,我们要知道在民国时候,是没有电子书的,也没有数据库,更没有搜索引擎,你要证明过去的什么事情,你只能到故纸堆里去翻去找,甚至有时候要去找根本没人注意的古书,在里边发现线索。所以胡适考证出这个结论,确定《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并且专门写了一本书来解释这个结论,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贡献。

胡适考证出这个结论以后,有些人提出过质疑,有人说曹氏族谱里找不到“曹霑”这个人,所以没有这个人。这种质疑没有什么说服力,古代社会修族谱是很讲究的事,不是所有族人都有可能在其中列名的,曹雪芹沦落到社会底层,穷困潦倒,没有任何官职和社会地位,他的社会地位大概就跟今天一个没有固定职业专门拿低保的人差不多。他为人又心高气傲,看不得别人的势利嘴脸,不愿意到有钱有势的亲戚家去求助,家中穷困,遇到年节这种需要迎来送往的事情,他都不太会参与。

主持修谱的是家族里边有钱有势的人,他们不见得能想起来他,他更不会主动去参与。一个人没有在族谱里出现,不等于没有这个人。有很多人提出来《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都没有什么充分的根据,《红楼梦》确实是在乾隆朝成书的。

从乾隆朝至今,已经有很多文献提到曹雪芹确有其人,名叫曹霑,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人,是他写了《红楼梦》,敦敏、敦诚、张宜泉、永忠、裕瑞、明义、袁枚等清代文人都有相关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和曹雪芹有关的文物。最近,贵州省博物馆所藏的一部题为《种芹人曹霑画册》的画集,经红学界、文物界众多专家鉴定,认定确为真迹,里边就有曹雪芹的画作和诗作,诗的风格和其中有些措辞,都能看出和《红楼梦》的联系。

这些陆续发现的新证据,都能证明胡适考证的这个结论是客观的。


清.孙温.绘本《红楼梦》(图片来自于http://blog.163.com/zhong-wei-jie@126/blog/static/59999073201062872413906/)

胡适认为高鹗在撒谎

通过考证,胡适不仅得出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结论,还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是高鹗自己写的冒充曹雪芹的作品。而有意思的是高鹗自己其实从来没说自己写了后四十回这事,还在书的序言中明确交代自己就是一个补齐脱漏文字的整理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胡适是一个很爱质疑的人,他仔细读了程高本中程伟元、高鹗的序言,觉得其中有问题,才得出了这个结论,那么,程高本中程伟元、高鹗两个人的序言到底怎么说的呢?

我们先来看程伟元怎么说的。程伟元是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个文人,字小泉,江苏苏州人,根据史料记载,他没有做过官。

他出版《红楼梦》时写了一篇序言,说“《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接着交代《红楼梦》这书只有手抄本,原来存的回目有一百二十回,但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手抄本只有八十回,不全,读者都感到很遗憾。我很喜欢这书,就到处找这书八十回后的部分,藏书家、故纸堆,到处找,找了好几年,只找到二十几回,还是不全。有一天偶然从一个卖破烂的摊子上发现了十几回,花了很多钱买回来,和自己手里已经有的一对,哎呀太好了,正好就是自己还缺的十几回。但是都是手抄本,有些地方有文字脱漏,不完美,就请朋友仔细核对,补上脱漏的地方,抄成一整部,刻版印刷,大功告成,这书就这样出版了。

那程伟元说的这个朋友是谁呢?就是高鹗,高鹗也是乾隆、嘉庆年间的文人,字兰墅,辽宁铁岭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进士,做过些小官。高鹗比较有文采,程伟元觉得他文字好,才让他来完成给《红楼梦》补脱漏这个重任。高鹗给《红楼梦》也写了一篇序言,里边说的和程伟元说的一样:我也很喜欢《红楼梦》这书,但是市面上只有手抄本,都不全,而且各种手抄本有些地方也不太一致,自己从友人那里借阅过,一直觉得这书不全很遗憾。我的朋友程小泉(程伟元字小泉)找到了全本,知道我也很喜欢《红楼梦》,请我补齐脱漏的文字,我欣然接受,完成了补书工作,大功告成,这书就这样出版了。

清.孙温.绘本《红楼梦》(图片来自于http://blog.163.com/zhong-wei-jie@126/blog/static/59999073201062872413906/)

那这两人说得很清楚,高鹗没有创作后四十回,程伟元花了好几年到处找,把后四十回找齐了,让高鹗把一些脱漏的文字补齐了加工了,抄成一整本出版了。胡适却认为他们没有说实话,他们两个都在撒谎,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是程伟元根本没有找到后四十回,后四十回都是高鹗自己写的,然后他们两个串通好编了一通瞎话欺骗读者,让读者误以为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写的。那为什么胡适认为他们两个在撒谎呢?胡适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

胡适首先判断程伟元在说谎,后四十回不是他找来的,为什么呢?“天底下没有这么巧的事”,哪儿就这么巧啊,你到处找都找不到,只找到二十几回,一下子在一个卖破烂的摊子上就找到十几回,就正好是缺的那十几回,太巧了,这不合常情,所以程伟元在撒谎。

胡适判断高鹗也在说谎,他认为高鹗不是仅仅补齐了脱漏的文字,而是自己写了后四十回,又是根据什么呢?胡适查阅古籍,发现俞樾(晚清著名文人,俞平伯曾祖父)《小浮梅闲话》载:《船山诗草》有“赠高兰墅鹗同年”一首云:“艳情人自说《红楼》。”这个地方有一个注释:“《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高鹗的字)所补。”胡适就根据这句话作了结论:你看这张问陶说了呀,80回以后都是高鹗写的,高鹗在撒谎,程伟元、高鹗他们两个人都在撒谎。

就这样,胡适做了结论,八十回以后是高鹗写的,而且还冒充是曹雪芹写的。胡适是当时的学术权威,其实他也开创了新派“红学”。因为他学术地位很高,他做了这个结论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人质疑,红学界一致认为高鹗就是后四十回的作者。

那我们现在要追问一个问题:假如胡适的结论是可靠的,那为什么程伟元、高鹗要撒谎呢?尤其是高鹗,明明后四十回是他自己写的,他为什么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在书上署名,要冒充是曹雪芹写的呢?

明清时候,文人做官一般都要通过科举考试,科举考试考什么呢?四书五经,儒家圣贤的经典作品。那读书人应该读什么书呢?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纯粹的文学作品重要性都不及儒家经典,小说戏曲更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东西。读书人如果不好好读儒家经典,成天沉迷于小说戏曲,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很没出息的。所以明清时候有很多小说戏曲,作者都使用化名,比如《金瓶梅》,作者就化名兰陵笑笑生。到现在这个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文学界都是不确定的。照这么来看,高鹗自己写了后四十回不愿意署自己的真名,也很正常。

那为什么程伟元也替高鹗撒谎呢?他撒谎的动机是什么呢?程伟元很有可能是一个书商,他自己出资出版《红楼梦》,一方面是为了出名,另一方面应该也是为了赚钱,在他出版这书的时候,《红楼梦》这书已经很有名了,那如果这个书的前后部分都是同一个作者完成的,肯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买这书。这就是他撒谎的可能动机。

清.孙温.绘本《红楼梦》(图片来自于http://blog.163.com/zhong-wei-jie@126/blog/static/59999073201062872413906/)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到底胡适的这个结论靠不靠谱呢?也就是说,他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否充分呢?

胡适认为程伟元在撒谎,认为程伟元说自己找到了缺的十几回是假话,因为这太巧了,没有这么巧的事。其实这个根据并不充分,这只是一种推测,就是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不太可能发生,但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其实胡适自己也遇到过这么巧的事,他研究《红楼梦》想找一本书《四松堂集》,满北京找都找不到,后来有个书店给他找到了,还是刻印的底本,就这么一本被找到了。这事也很巧啊,为什么能发生呢?你花了重金到处找什么东西,就会有人千方百计给你找来。所以胡适认为程伟元撒谎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就是一个主观的推测,但是他觉得自己是学术权威,他没有足够的依据就下了这个结论。

胡适认为高鹗在撒谎,因为张问陶说了呀,说“《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高鹗字兰墅)所补”,这个根据也不充分,因为古文里边“补”这个字的含义是多义的,“补”字并不一定是指创作,也可以是补漏的意思。而且俞樾并没有说高鹗在撒谎,俞是做考证的大家,如果他这个“补”字的意思就是创作,那他也就发现高鹗在说谎,以一个考证大家的学术谨识,他应该在此处补充证据和说明,但他就是说了一句“俱兰墅所补”。

胡适还有一个很大的思维误区就是认为高鹗是要冒充曹雪芹,其实程伟元、高鹗出版这个书的时候,读者都不清楚这个书是谁写的,这一点程伟元序言里边交代很清楚,“《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也就是说,程伟元、高鹗都不知道这个书的作者是谁,读者也都认为这个书的作者是个无名氏,并不是什么名人。那个时候,曹雪芹并不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人,读者不光不知道这书是他写的,也不清楚他是什么出身什么来头,连他的大名“曹霑”都不知道,他的大名、身世都是后来胡适考证出来的。

所以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胡适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并不充分,是有些主观臆断的,问题是他是学术权威,他开创了红学,后来的红学几代权威,也都是他的学生,俞平伯、周汝昌,都是胡适的学生,都把胡适视为绝对正确不可能犯错误,所以胡适这个结论就这么流传下来了,而且一直印在《红楼梦》这书上面。

过去出版的《红楼梦》,上面都是这么写的,读书的人也都没有想过去深究这对不对。但是高鹗却因此而遭了许多骂,很多人都骂他后四十回写得很差,把这书给写糟蹋了。


清.孙温.绘本《红楼梦》(图片来自于http://blog.163.com/zhong-wei-jie@126/blog/static/59999073201062872413906/)

红学界给高鹗平反

新加坡红学家潘重规一直认为胡适说高鹗撒谎这个结论不客观,他花了好长时间研究,还去参加国际红学会议希望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宣读自己的论文,他刚发言说高鹗没有撒谎没有伪造《红楼梦》,马上就有几个人站起来说:“潘先生,这个问题胡适先生早有结论,早就是定论了,不需要再质疑了。”潘重规对此感到非常不理解。

从法律人的角度去看,法律界会有冤假错案,纠正冤假错案一般过程都很长,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一旦纠正,原来定案的公安和检察院、法院就都得承认过去他们弄错了,他们一般也都不相信自己弄错了。看来文学界也会有冤假错案,说一个作家伪造别人的作品是一种严厉的道德指责,也可能是个冤假错案,要纠正也会过程很长很困难,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一旦纠正,原来做那个结论的那个学术权威就得承认他(她)弄错了冤枉别人了,就会很没面子。

那么,胡适的这个结论又是怎么被推翻的呢?

随着红学的发展,很多人都热心搜集《红楼梦》的各种手抄本,终于有人发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也就是程、高整理出版《红楼梦》那一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一种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手抄本,这个手抄本现在已经找到了。而且乾隆年间有一个叫周春的官员在他的记载里边也提到了这个手抄本。可见,《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在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之前就已经存在,程伟元确实只是找到了这个手抄本的全稿,请高鹗补齐了脱漏的问题,程、高二人都没有说谎。也有学者研究了程伟元的生平,发现程伟元终生没有做官,从同时代认识他的人的评价来看,他是一个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人,他不太可能做伪造原作卖高价给自己牟利的事,他就是真地很爱《红楼梦》这书,自己掏了钱把它出版了,希望和天下爱《红楼梦》的人一起分享。

1966年,林语堂先生在台湾出版了《平心论高鹗》一书,林语堂非常喜欢《红楼梦》,也一直在研究,他一直觉得胡适对高鹗的解释不太可靠,现在他看到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手抄本,觉得证据充分了,可以下结论了,就写了这本书。林语堂仿照《红楼梦》开篇第五回太虚幻境红楼梦曲的风格,作《终身误》一首:“都道是文字因缘,俺只念十载辛勤。空对着奇冤久悬难昭雪,终惹得曲解歪缠乱士林。叹人间是非难辨今方信。纵然是糊涂了案,到底意难平。”

林语堂认为从1921年以来,文学界坚持高鹗伪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一桩奇冤,应该平反了。怎么说呢,说一个人撒谎、伪造别人的作品冒充别人,如果是活着的作家被下了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对他人格的彻底否定,如果这种指责是错误的,这个被指责的人是可以提起诉讼保护自己的名誉权的。胡适对高鹗做了这样的结论,也就是彻底否定了高鹗的人格,只是他下结论的时候高鹗已经死了很多年了,高鹗不能保护自己的名誉了。所以林语堂先生确实给高鹗平了反,林语堂认为后四十回就是曹雪芹自己写的。


清.孙温.绘本《红楼梦》(图片来自于http://blog.163.com/zhong-wei-jie@126/blog/static/59999073201062872413906/)

但是大陆红学界要接受海外学者的观点还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地,很多学者都开始质疑胡适的这一观点,1990年夏,新中国的红学权威、胡适的学生俞平伯年已九旬高龄,在临终前,他用几乎不能握笔的手颤抖地写下两句话,第一句是“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 第二句是“千秋功罪,难于辞达。”这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俞平伯接受了林语堂的观点,《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一百二十回都是他写的,胡适和俞平伯搞错了,硬说这书是两个人写的,就是腰斩《红楼梦》。程伟元、高鹗没有撒谎,他们就是整理印刷出版《红楼梦》的人,他们没有伪造后四十回欺骗读者,对于《红楼梦》的传播,他们两个人是有功的。

根据这些新的研究,红学权威冯其庸先生领衔,中国红学会专家花了十年时间集体校注,200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红楼梦》,将后四十回的作者确定为无名氏,程伟元、高鹗是整理者,这是还原了历史真相,也平反了高鹗伪造80回后《红楼梦》的冤案。胡适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不错的学者,但是他也会犯错误,对于他的考证应该实事求是,对的要坚持,错了的也要坚决纠正。

乾隆朝文字狱酷虐,曹雪芹生前不敢公开出版《红楼梦》,《红楼梦》也一直是以手抄本形式秘相流传的。到乾隆统治末期,《四库全书》已经编修完成,乾隆篡改历史的任务已经完成,文字狱才逐渐放松了。《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年之后,人们已经不太害怕文字狱了,文化气氛比较宽松了,程伟元、高鹗才整理出版了《红楼梦》全书,如果没有这个排印本,《红楼梦》还是用手抄本形式在民间私相流传,年代久远,手抄本灭失或者残缺,很可能今天我们根本就看不到《红楼梦》这书了,即便看到残缺的手抄本,也不可能意识到这书的价值。

所以,程伟元、高鹗是保全和促进《红楼梦》传播的大功臣,而并不是伪造《红楼梦》后四十回欺骗读者的罪人。我们今天还能读到《红楼梦》这书,并且意识到这是一部很伟大的书,都应该感谢程、高这两个有心的读书人,凡是爱《红楼梦》的人,都应该感谢他们。

那到底后四十回是不是曹雪芹写的呢?为什么新版《红楼梦》后四十回署名“无名氏”呢?既然找到了一百二十回的手抄本,是不是找到了曹雪芹写作的完整版本呢?请看下一讲《无名氏完结〈红楼梦〉》。

附:

程甲本《红楼梦》程伟元序言: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金,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起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及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自是告成。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小泉程伟元识。  

程甲本《红楼梦》高鹗序言: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时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高鹗叙并书。

余论

胡适先生于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厥功甚伟,但对其学术上的错误应该客观对待,胡适制造了高鹗伪造《红楼梦》的冤案,这是个不严谨而且影响深远的错误。为什么胡适会这么轻易地断言程、高在撒谎呢?1917年胡适回国以来,力倡全盘西化,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很少温情与敬意,有意思的是,虽然他考证《红楼梦》,他对于《红楼梦》的文学评价却非常低,胡适是很不喜欢这书的,估计都不太看得下去,他就见蔡元培作了《石头记索隐》风行一时,觉得这书里的结论都不科学,就决意要用科学的方法考证《红楼梦》,倡导《红楼梦》研究的新方法。今天回过头去看,胡适认定程、高在撒谎,可能运用了概率论的方法,但这结论下得很绝对,又似乎并未遵循概率论的方法。假如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多一点好感与温情,也许他不会犯这么不严谨的错误。

不愿妄度先贤,但却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事实:胡适作《红楼梦考证》时(1921),书上他的署名顶着博士头衔,但那时他并未拿到博士学位(参见“胡适的学历门”,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7264447.html),1917年胡适进北大时,蔡元培可能给他伪造了一个博士学位。当时学历认证制度都还不规范,人才品评标准比较宽松,蔡先生想在北大开百家争鸣之风气,不愿意受教育部繁文缛节的约束,就通脱行事了。然而胡适作《红楼梦考证》时,其实自己心里很清楚,书上署的那个博士是假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常常用自己为标准去推度别人的行为,也许胡适先生自己的作伪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只有质疑别人作伪才可稍解压力?也许他自己的作伪也会让他很自然地推论:文人说的话常常是不可信的?

参考文献

曹雪芹、无名氏:《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上、下);

严云受选编:《胡适论红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林语堂:《平心论高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赵冈、陈钟毅:《红楼梦新探》,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潘重规:《红楼血泪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胡传淮、李朝正:“洗百年奇冤还高鹗清白:高鹗非‘汉军高氏’铁证之发现”,《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三辑;

胡崧生:“《红楼梦稿》启示录——论《红楼梦》后四十回非高鹗所著”,《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四辑;

 

李虹:“周春与《红楼梦》研究,《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一辑。

书画
工艺品
古玩珍藏
关于我们 - 欧桥传媒集团 - 电话:0040-751021899 - 邮编:SE3 9GX - 邮箱:ozqb@qq.com
地址:Flat 502 Loder House, 2 Anderson Road, Kidbrooke Villa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SE3 9GX
Copyright 2012 欧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