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分享到:7

“自卑情结之父”阿德勒:他才是心灵鸡汤界的大BOSS

2016年09月22日 21:39 来源:新浪

他不是弗洛伊德的门生

1910年的春天,精神分析学会第二次国际大会在纽伦堡举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第一次公开争辩就始于此。

大会主席阿德勒做了题为“男性钦羡(masculine protest)”又或称作“男性抗议”的讲演。他指出女性拒绝接受那种将她们置于低人一等的地位,这让她们感到窒息。而这种传统的性别偏见也同样会使男性受到损害,他们会因达不到社会强加于其身的优势预期而困惑、反感。

随后,弗洛伊德站出来总结说,希望阿德勒所行使的管理职责不会像这篇论文那样“碎屑并有着方法论上的不幸”。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对待妇女的态度迥异:阿德勒积极倡导性别平等多年;弗洛伊德则坚持认为,生理结构上的不同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差异。

阿德勒的妻子莱莎和孩子们,约摄于1914年

造成两人分道扬镳的是更为基础的观点分歧。弗洛伊德强调性驱动力、潜意识,注重非理性的一面。阿德勒强调个体意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关注理性的一面。

说得直白些,弗洛伊德将人的活动都简化为性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与弗洛伊德近乎宿命论的假说相比,阿德勒强调人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造人格的。听起来,后者显然更加乐观和激励人心。

弗洛伊德担心的正是阿德勒这种为普罗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调性。他害怕他的精神分析观念会被阿德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获得大众的喜爱——因为阿德勒抛却了许多极端和玄奥的概念,例如婴儿性欲、俄狄浦斯情结等,换之以妇孺皆知的“自卑和超越”。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两人在学术上的决裂由此维持了终身。阿德勒曾在私人餐会上,回应弗洛伊德说:

“我为什么每次都要在你的阴影下做事?”同样的好强还表现在之后每当有人称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学生时,阿德勒总会有些许恼怒。

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马斯洛曾回忆,在一次晚餐中他无意提及这点时,阿德勒立刻非常愤怒,斥其为谎言、欺骗,并拿出1902年弗洛伊德写给他的明信片,证明当时他是受弗洛伊德之邀,以同道者而非门生的身份去讨论小组的。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以需求层次理论著称

阿德勒素来平易近人、温柔可亲,而他当场勃然大怒的强烈反应似乎就暗示了“他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他随身携带的明信片,似乎也是他用一生来超越自卑以战胜弗洛伊德的佐证。

自卑常以截然相反的面目出现

自卑情结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并非就显得克制、温顺,它有千百种表现形式,可以是不屑,可以是奋而努力,也可以是勃然大怒。“任何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举止背后都有一种亟需隐藏的自卑感存在。”

而阿德勒觉得更重要的是“自卑感并非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人类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这是所有人的通性。而优越感即自卑感的补偿。

阿德勒的自卑情结就如同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是决定人行为举止的基本因素。有趣的是,阿德勒的成长历程就是其“自卑与超越”理论的最佳背书。1870年2月,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犹太商人之家。他是家里的老二。在他之前有一个哥哥,之后还有五个弟弟妹妹。

学生时代的阿德勒,摄于1885年

​阿德勒生来羸弱,幼年曾患佝偻病,4岁才学会走路。阿德勒的早年记忆都围绕着疾病和医疗干预而来。“我所能回忆起来的最早往事是,由于我罹患佝偻病,我被绷带绑着坐在椅子上,健康的哥哥坐我对面。他上蹿下跳,来去自如,然而我每动一下都会极度紧张,非常费力。每个人都尽力帮我,父母更是呕心沥血。”

在5岁那年,他又得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肺炎,医生当时判断治疗无望。出人意料的是,阿德勒最终活了下来。疾病一天天远离了他,他和哥哥之间的竞争则持续了一生。身高不足5英尺5英寸、自觉长相丑陋的阿德勒总觉得受制于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哥哥,他正是通过获得在学业等其他方面的成功来补偿自己的身体缺陷。

巧的是阿德勒的哥哥与弗洛伊德同名,也叫西格蒙德

阿德勒的哥哥后因分担家庭经济问题,辍学成了一名商人。而阿德勒人到中年已成为蜚声世界的心理学家时,对哥哥的评价仍是“他一直胜过我”。

社会感是与生俱来的,和个人的特性天然相连

阿德勒的学习生涯平淡无奇,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之初,他已决定成为一名执业医师,而非研究员。学医七年之后,他在治疗实践中开始医学生涯。

不同于许多著名的专家将诊所设在繁华的内城区,阿德勒的私人诊所位于犹太人和中下层工人阶层的聚集区。他较早的研究报告《裁缝行业的健康手册》“呼吁社会要正视工人工作的恶劣环境”,那是他学术的开端,也是他关注社会的开端。

他的咨询对象包括商人、学生、会计、厨师、商店服务员等各个阶层,也包括普拉特公园里大力士、侏儒艺人、杂技演员这些社会地位不高的畸零人。畸零人带给阿德勒丰富的感受,他们精湛的技艺、对生活的热望令人惊叹。在这个团体里,即使是相貌丑陋、身有残疾的人也都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角色——他们没有沉沦于先天缺陷的泥淖,而是超越了人们的成见,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世纪初,普拉特公园一角

从这些咨询对象身上,阿德勒联想到了自己的早年,他开始思考身体在决定成人人格和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他曾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护佑下建构自己的心理学,他也把遗传和环境看作神经症的病源,只是他们对于环境作用的看法截然不同。

1913年,他自立门户,将团体新命名为“个体心理学协会”,彻底走出了精神分析理论的阴影。精神分析理论假设人本质上只希望满足自己的驱力,文化和文明与这种满足相对立。而个体心理学认为,由于身体的发展不充分和自卑感,个体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因此,社会感是与生俱来的,和个人的特性天然相连。所以自卑感不单出自身体缺陷,还可能是贫穷、被忽视、溺爱、兄妹间的竞争等等原因。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小组在维也纳常聚会的咖啡馆

​阿德勒受法兴格的《“虚构”的哲学》的影响,书里提到个人生涯受他自行编造的虚构目的所指导,以便使生活更有意义性和组织性。比如“如果我能写一本书,就能摆脱经济困境”“要是有足够的钱,就能十分幸福”“假如娶一位贤妻,生儿育女就会给生活增添意义”,无论正确与否,这些虚构目的使生活的步伐更加轻快。

“自卑情结之父”阿德勒:他才是心灵鸡汤界的大BOSS

虚构的目的具体指什么呢?在阿德勒看来就是追寻生命的意义,追寻优越感,那是应对自卑感的一种补偿机制。他以尼采的权力意志取代弗洛伊德的性欲冲动,从而把弗洛伊德学说尼采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的支配。“人们所感受和体会的、察觉和领悟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赋予了现实意义。虽然这些意义多多少少有些不完整,不完全正确,甚至充满了错误,但这正是生活的本来面目。”童年和成人都无意识地受到这种虚构目标的牵引。

他才是心灵鸡汤界真正的大BOSS

阿德勒的理论乐观得出奇,若调侃来说,那就好像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翻身的机会,只要你敢想,梦想说不定就实现了。这种正能量气质的理论本身自带亲和力,或许是过于亲和,也不时遭到诟病。很多人批评他过多依赖零星历史人物,而非严格的统计数据;有人觉得理论失之简单,各种论调更像出自先知之口,而非出自心理学家。

阿德勒在柏林演讲

​“人类生活在意义的国度里。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队的一分子,对人类幸福做出贡献,生活是富于创作性的过程。假如我们每个人都以合作的方式面对生活,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永无止境。”这样的话看上去鸡汤味十足,却是阿德勒的肺腑之言:他笃信人格可以通过社会改变,重视将其在心理治疗中阐发的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

阿德勒的学说很快影响到全欧洲,甚至跨过大西洋,在美国受到极大欢迎,甚至使得他后半生将生活工作重心移至美国。

阿德勒的美国移民证

​彼时的美国与今日中国面目相似:一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国转移到了美国,在经济繁荣的年代里,人们只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安逸,却缺少精神层面的引领。书店的畅销书不是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惠特曼的《草叶集》,而是类似《饮食与健康》的生活读物。曾经组织有序的宗教活动也退居二线,迷茫的情绪在整个国度蔓延。

1935年美国报亭里漫画也占很大一部分

​阿德勒的思想对彼时的美国来说像是一剂恰到好处的良药。

在教育领域,他强调教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儿童,或者将问题归咎于遗传。

在心里治疗领域,他放弃弗洛伊德让患者躺在长椅上被动自由联想的方法,提倡医生和患者面对面友好坦诚地交流。

在爱情和婚姻领域,阿德勒提倡人们积极改善婚姻生活质量,而非建议人们去结束一段姻缘。这恰好符合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不奢求从琐碎婚姻中完全解脱,而是适当让这种琐碎变得美好一些。

在为小朋友绑绷带的阿德勒

阿德勒一生不遗余力地推广他的个体心理学,最终在通宵工作后因心脏病突发,倒在英国的阿伯丁大街上。《纽约先驱论坛》的讣告说:“阿德勒,自卑情结之父,拒绝成为精神分析的某个零件。他既有点像科学家弗洛伊德,又和预言家荣格相似,他就是他自己,传播福音的人”。

而今阿德勒的许多概念和方法也逐渐渗透到心理学主流体系中。例如,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概念已被心理体系所吸纳,社区治疗、家庭治疗和合作治疗已被社会普遍接受。甚至他曾经的反对者,也慢慢接受了他的概念。

 

反观如今诸多励志话语,皆可在阿德勒的论著中找到影子。某种程度上,阿德勒是“心灵鸡汤”界的教父级人物。耐人寻味的是,后者如“自卑情结”“超越”“补偿”“早期记忆”“生活兴趣”等概念深入浅出,人人皆可取其一瓢而不费气力,所以,阿德勒的名字倒慢慢隐去了。

书画
工艺品
古玩珍藏
关于我们 - 欧桥传媒集团 - 电话:0040-751021899 - 邮编:SE3 9GX - 邮箱:ozqb@qq.com
地址:Flat 502 Loder House, 2 Anderson Road, Kidbrooke Villa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SE3 9GX
Copyright 2012 欧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