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今画坛,每谓“工笔”似乎是一个略显被轻视的字眼,殊不知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工、写兼备,先为技法分,后为科目分,工笔、写意其实是不分家的。但是,绘画发展到现、当代,一时“水墨渲淡”为雅,“青绿重彩”为俗……“水墨之下色无功”的传授,实际上是强调水墨的重要性而非轻色彩、轻工笔的课徒语,却被一些人偏用了。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与文字同生。彩陶岩画开其先河,自始就以线造型,以形传意,力求规整,并施重彩。从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图案足以证明,中国画的起源就是以描绘细致、落笔谨慎,以形写意,以意造型的。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线的运用已较成熟,画面人物、龙凤的布局为写意,而其造型、线条则工细严谨。到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T”形帛画,已是有很高成就的工笔重彩画了。承上启下,秦汉、两晋、隋唐、五代、两宋,从逐步完善、鼎盛、高峰、直至灿烂辉煌,到了元、明、清,中国画的发展,盖以工细为主流。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讲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启蒙了文人画。宋代大家苏东坡借绘画宣泄胸臆,重笔墨情趣,文人画便由此兴起。元代画家愤世嫉俗,寓意抒情,影响明、清。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到了现、当代,中国画乱象丛生,重写意,轻工笔,事实上早已不是文人画先祖王维的本意了。
同在蓝天下---相依
中国画工、写的风格,还受着汉文化的制约。绘画与文学一脉相通,与诗词、戏剧、音乐、舞蹈、雕塑、书法等异曲同工,皆有工写之妙。以文人画开山者王维为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何等的工细写实;又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的孤烟,一个“直”字,多么写意、写真,长河的落日,一个“圆”字,又多么的绘形、绘色、绘神,大写意地开阔,意境雄浑!戏剧更是如此,手持马鞭以示骑马,上来几个跑龙套的喻示千军万马,舞台上的一张桌、两把椅,就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贫民百姓家,也可以是御帝高座的金銮殿,真乃“大写意”也!再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把人物刻画的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此为“工笔”是也。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千人千面,千姿百态,人物面部刻画入微,手势动态各异,工细之至,但衣袍鞋履却以写意的手法雕塑,单纯、洗练而整体。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骨骼清秀、点画遒美、行气流畅、不拘常格、痛快淋漓,字里行间,堂堂一派风雅君子之气。每一个字的点划、撇捺、提按、转折,却又是那么工整、严谨、内收,其中有多个“之”字,皆无一重复,此为亦意亦工之至!
佛家语“勇猛精进”也可概括整个中国画的创作精神,既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气魄,又要有“赏心只有三两枝”的精益。李太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万丈,是令人敬佩的大写意之俊杰,杜工部“晚年更觉诗律细”的敦厚庄重,更是令人尊仰的工整之圣人。宋代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乃王希孟十六、七岁所作,这位年岁未及弱冠便匆匆夭亡的年轻画者,他必然是才高八斗,但未必学富五车,你自然不能用学问深浅来衡量他,术有专攻,绘画是一个独立的行当,不是有一些“修养”,就能在宣纸上涂出“味”来的。苏、米等一些文人闲来赋词论道,行走于诗书画之间,由于他文学上成就卓著,而影响到绘画,我们画家自身应当清醒,他们毕竟是“行外人”,虽然文学与艺术相融相通,但也相互独立。
韩学中简历
韩学中,1961年9月生,祖籍河南西平。
1978年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97画坛百杰”,1998年结业于蒋彩萍先生主持的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级研究班,200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院教学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职称评委,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首都博物馆画院院长。
主要参展与获奖:作品曾入选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八届优秀作品奖,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首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
作品被政府机构、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个人等相关部门收藏。先后出版有中国画作品集十余种,各类媒体专题或专栏介绍几十种。
(注:以上图文资料由双子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