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分享到:7

骄傲余华 让率性说话

2013年11月23日 22:45 来源:中评网
余华做客港科大(中评社记者摄)
余华做客港科大(中评社记者摄)
演讲厅座无虚席,很多同学席地而坐(中评社记者摄)
演讲厅座无虚席,很多同学席地而坐(中评社记者摄)

    “这长得有点像周伯通啊,哈哈!”当头顶乱发、穿着深褐色休闲西服配条随性牛仔裤的余华走进香港科技大学卢家骢荟萃楼演讲厅的时候,坐在记者身后的港科大学生忽然笑着说出这样一句话,不过这句话随即湮没在热烈的掌声中。整个演讲厅座无虚席,迟来但幸运分进演讲厅的的学生席地而坐,坐满了不宽的两条走道。

  其实,对余华饶有兴趣的学生早已提前一个小时霸位,演讲预订开始时间20分钟前演讲厅就几乎满座。“我相信今天应该是我看过的盛况最为空前的一场杰出学人讲座,”港科大人文学部助理教授邵梅仪介绍说,“实际上,二楼、三楼还有其他房间可以看到转播。” 

  余华于1960年4月出生在杭州,3岁随父亲去了一百公里以外的武原镇。在那里,余华读完小学和中学。从1978年开始,余华做了五年牙医,但他并不喜欢这个工作,因为别人张开的嘴巴在他认为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余华1983年开始写作,《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几乎是余华的另一个名字。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也获奖无数: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他以锐利和黑色幽默的笔调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的荒诞和光怪陆离的现象,” 港科大人文学部副教授刘剑梅这样评价道。

  没错,余华的黑色幽默从他最近写给《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戏谑、谎言与中国的空气污染》便可见一斑——今年10月12日,我写下一条微博:“来香港第四天了,住在海边的公寓里,昨天开始头疼,一阵一阵的,没有感冒,估计是在北京住久了,已经不适应海边的好空气。”不少网友向我提供相同的治疗方案:赶紧去吸汽车尾气。

  昨日的演讲主题为“我们的文学”也是被余华调侃一番:“为什么起这么题目呢?我的经验是,写文章的时候题目不能大,因为题目一大你们写的就空,但演讲的时候题目越大越好,怎么讲也不会离题!”余华带着一脸狡黠且得意的笑,博得满堂笑声。

    除了演讲主题,余华也黑了老谋子和中国电影业一把。他回忆起张艺谋刚拍完电影《活着》、并在北京电影洗印厂小范围试播以试效果的时候说,“试播的时候整个走道上全是人,那是张艺谋的‘鼎盛’时期……后来电影被禁了,到现在也没解禁,现在再放估计也没人看了,因为大家都看过盗版了。当然也不符合现在的电影了,现在的电影讲究声光电……”

  “放映的当晚我和张艺谋通了电话,他在电话中跟我解释为什么还是叫《活着》,我已经不记得了,肯定是因为他说的话并不重要,”余华说,骄傲的个性显露无疑。

  “我第一次在北京电影洗印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里想,为什么电影不像我的小说;当我看了二十多遍的时候心里想,为什么小说不像这部电影,”余华此句又引来全场一片笑声,“通过这个事情我发现,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熟悉的是对的,有些我们陌生的我们就认为他是错的。”

  昨日,余华还详细分享了自己从默默无闻的牙医到世界闻名的作家之旅。他说自己也经历过四处被退稿、父亲从邮递员从院外把信件扔进来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投出去的稿件有无好消息的时光,“舒童、格非,他们都有关系,我当时只是个小镇牙医,我父亲是县医院里的外科医生,那时我常问我的父亲:你为什么不是一个文学杂志的编辑,这样我发表小说就能容易很多。”

  从自己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说起,余华又调侃起中国的教育。

  “后来我遇到当年人教版教材编辑组的人,我说你们为什么要把《十八岁出门远行》收到教材中去,他说普遍反映读不懂……但我们中学的教材小学生都读得懂,所以我们就应该搁一篇读不懂的!就是这个理由把我的文章给放进去了。”

  余华还说,自己后来因为好奇,在网上搜到好几个语文教师写的、关于自己这篇文章的教案。“分析得之好啊,最好的批评家都分析不了这么好!太仔细了……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分析!但是说实话,让我去考,肯定不及格,因为我的答案和他们的不一样!”

     余华自己总结道,“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是开放的,他是不可能完整的,是永远有待于完成之中的,所以每一个读者在阅读一个文学作品的时候,都带着他的阅读经验和他对人生的感受、对社会的认识,带着他们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来读一部作品。”

  余华还鼓励所有人对自己阅读的书籍有信心,但广泛阅读将扩宽自己的喜好面。“阅读是自己的选择,不要相信其他人告诉你哪本书更好,尤其不要相信你们的教授们,因为他们的口味和你们的不一样。”

  余华解释道,一来,这个世界上人云亦云的事情太多了,真正有自己想法的人并不多,二来,一本书确实好,但它还没到与你相遇的时候,当你还没到相遇的时候,何必着急?

书画
工艺品
古玩珍藏
关于我们 - 欧桥传媒集团 - 电话:0040-751021899 - 邮编:SE3 9GX - 邮箱:ozqb@qq.com
地址:Flat 502 Loder House, 2 Anderson Road, Kidbrooke Villa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SE3 9GX
Copyright 2012 欧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