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集锦>书画
分享到:7

朱志刚

/

  朱志刚,1976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最高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提名奖;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作品展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一等奖等;并先后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邓石如奖”中国书法作品展、中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中国首届楷书作品展、首届中国“千字文”书法大展、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书画展等,作品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书法交流展,多家专业报刊专版介绍,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朱志刚:借古开今  厚积而发

    朱志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实力派青年书家。特别是他的魏碑作品分别获得由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以及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提名奖、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作品展二等奖、中国书协教学成果展一等奖等奖项,更是让全国书迷们记住了朱志刚这个名字。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可圈可点的高度。在当今社会,书法信息的快递及展览文化的日益推进,使朱志刚的影响正逐渐波及整个书坛。


    当代书坛,习碑者不乏其人,但能从其中化出者却不多。 朱志刚对楷书魏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最初为书友接受的风格是以秀逸一路的《欧阳询》为母体的。取法与一个人的性情、审美、志趣不无关系。这一点我想正是他的真实写照。我曾看到过他的一篇关于学习魏碑的文章,他对“魏楷”的追问和阐述,表明了他对书法作为文化的深度思考。他说,北朝尤其是北魏时代碑版的书法,是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体,又是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完美结合的共同体。这种魏碑体,以方笔文体为主,后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尤其受到南朝楷书的影响,掺杂圆笔,字体渐趋圆秀。这些丰富多彩的刻石,由于它们的书体在笔划、结体和风格上各有特点,方圆兼备,为擘窠之楷则,成为后世碑刻楷书俊美一派的先河。是我们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灵感的滔滔江海。审视朱志刚的作品,似乎能体会到“北魏之风”穿越其间,他的魏碑虽取以圆笔系列为主,但并没有把秀逸作为追求目标,他说:“我想把魏碑与唐楷结合起来,再加上行书的灵动,写出自由与开张。在学习碑的过程中,我翻阅了很多的艺术文献,发现那个时代各种艺术门类皆臻妙境。面目各异、都归佳品,而又统一和谐、雍容华贵。”综观他的作品,确实有一种清秀、灵动和自由奔放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他骨子里对“北魏书风”的向往所致吧!

    由于对北碑有着深刻的研悟,手下又有较强的功夫,所以下笔自信果断、干脆利落,且柔中带刚,既有唐代楷书的秀逸,又凸显了北碑的厚重、质朴的意趣。在用笔上,似乎更加注重笔锋的变化,能在不经意间把粗细、虚实,起、承、转、收统一于点画之间,既极具变化,又和谐统一。仔细品味朱志刚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结字平稳中寓奇崛,极富情趣。一字之中通过线条的穿插、避让和结构的错落摇摆来营造一种动势,以达到稳定中又具动感的效果。

    此外,他的书法在笔式结构上中宫外延,张驰有度,提按随形,流畅自然。在布局上,我们可以直接体会到在疏密、奇正、大小、轻重、挪移、揖让诸因素的灵活变化,他能合理地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协调对应关系,实属难能可贵。同时在字意的开合中求得全章的统一效果,给人以和谐的感觉。

    从他荣获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二等奖的作品来看,他已经逐渐摆脱唐楷成熟时期的规约,向北魏碑刻和行书汲取营养。从取法上看,似乎从《元略》、《张黑女》得益较多,且又有《张猛龙》的瘦硬俊朗之气。整体风格,宽博雄放、意态飞扬,用笔方而不刻,折而有神,婀娜多姿,充满了一种原始的自由创造力。审视朱志刚的近作,能够体会到他对唐楷和北碑的融汇贯通,同时仍蕴行书的胎息,融冶一炉而成己面目。观之有一股强烈的冲击力扑面而来:线条劲健挺拔,力透纸背,金石气息极浓。

    朱志刚近期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对字型空间感的营造上。我们分析他的作品,能体会到他在单字结构上的独具匠心。通过对结字的非常规化营造,使字型的空间感得以加强,我想这正是他深植传统的体现。他认为书法首先要遵守传统。学古,也就是临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机械临古,不可荒率。必须选择自己喜欢的,同时也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经典碑帖。并略加自己的想法。变则通,通则久。万万不可千篇一律,有古无我。只有不断地在古人身上讨消息,才能把基础打牢,将来才会挥洒出高质量的线条。书法需要创新,但书法的创新不是盲目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要有意不刻意,遵守不保守,大胆不妄为。另外,书法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具有各自的时代风貌,现在也是如此。现在的书法多用于展览,我们创作作品时需要考虑展厅效应。让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冲突中融汇,才能创作出与时俱进的精品力作。

 全图         局部(上)             局部(中)             局部(下)  

    “志同道合论书法,刚柔相济写魏碑”这是朱志刚自撰的一幅藏头对联,也反映了他以书会友及对书法的不懈追求。面对朱志刚的书法,我们在叹服其功力深厚的同时,却又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其风格。他似乎在魏碑创作上还没有形成足以表达自我性情的笔墨语言。因此,他始终认为自己还只是走在书法的“青春路上”。

    一个书家不可能一直处在一成不变的定态。我们分析朱志刚的书法实践,可以看到他的思变之心。古人说:“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驽骥同厩。”艺术的探魅本质即在于求变,每个书家都梦想在变中递进、新生。朱志刚正值创作盛年,他的风格在雄肆奇崛之间,求生、求拙、求古,求变,并逐步构建起自我的审美图式。翰墨香里,观环肥燕瘦;豪笔落处,看凤舞龙飞。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祝愿朱志刚舞墨人生精彩不断,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书画艺术评论家:柴成龙)

书画
工艺品
古玩珍藏
关于我们 - 欧桥传媒集团 - 电话:0040-751021899 - 邮编:SE3 9GX - 邮箱:ozqb@qq.com
地址:Flat 502 Loder House, 2 Anderson Road, Kidbrooke Villa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SE3 9GX
Copyright 2012 欧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