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下华人
分享到:7

黄奇仁:自强不息的马来西亚二代华裔

2013年08月28日 23:38 来源:华人频道
图为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主席、金务大集团执行董事黄奇仁
图为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主席、金务大集团执行董事黄奇仁

    他是一个将当今国际两大主流建筑工程TURNKEY模式和BOT模式推动及引进马来西亚的人,进而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建筑公司成为马来西亚建筑业领先翘楚立下卓越功勋的杰出企业家,是活跃于中马主流社会,致力于中马友好的华人贤达。

    他出生在马来西亚贫困的华人家庭,依靠自我奋斗改写命运,成为社会栋梁和行业顶尖精英,更可贵的是,他还在商业和专业之外,积极贡献社会。他先后担任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基本建设和私营化委员会副主席、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主席等公职,对马来西亚国家基本建设发展及私营化政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并对推动中马的交流与合作不遗余力。

    同时,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先后赞助2000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2005年马来西亚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有力推动了马来西亚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并且自1980年起,每年为太平华联国中学生福利基金捐款,力促华文教育事业。

    黄奇仁一直低调做人做事,因此并不像很多著名海外华人华商那样闻名,事实上,成就卓著并富有传奇人生经历的他一直活跃在中马主流社会并享有美名。2005年,荣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封赐K.M.N勋衔,2006年荣膺马来西亚太平卓越华裔人物资奖,2010年荣膺彭亨州苏丹DIMP 拿督勋衔,荣膺中华十大经济英才,荣膺第二届中华杰出商业领袖……他的成就和贡献,不但在业界,也在整个马来西亚,更在海外华人社会堪为榜样,当作楷模。

    生于逆境   自强不息

    他是马来西亚建筑工程界的领军人物,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工程建筑和基础设施投资公司金务大集团的执行董事,代表金务大完成了多个世界级工程案例。同时,他也是马来西亚多个建筑及商业团体的领袖级人物,曾担任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的主席职务,为整个马来西亚建筑工程业的发展服务与导航。

    然而,若把时光倒退30年,恐怕不会有人想到黄奇仁能有今天的成就。因为当时,他只是一个连大学都读不起的穷学生。

    黄奇仁是马来西亚的第二代华侨,父母于1950年初从中国福建漂洋过海去到马来西亚谋生,并选择在一个叫太平小镇的地方落地生根。

    和那期间大多数逃难一般离开中国前往海外国家的华侨华人一样,黄奇仁的父母也没有在马来西亚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虽然都足够勤奋,并且珍惜每一个机会,但他们的家境依然十分贫穷,而且子女众多,生活捉襟见肘。黄奇仁的父亲做着一点小本生意,只能勉强养活一家十口。更不幸的是,父亲还在他16岁时猝然去世,使困境雪上加霜,促使家里的每个小孩都必须半工半读维持家计。

    生于逆境之中的黄奇仁并不对生活感到悲观,也不觉得生活是多么的糟糕,他乐观,有理想,求知欲强,并且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工”表现出强的兴趣。

    在学生时代,黄奇仁就非常喜欢参与各种有木工手艺与家具工业的活动,而且他的设想和动能力总是高人一筹,其卓越手艺,曾经为学校及属赢得许多奖项。这个小时候的爱好,不但为他来在工程业的造诣打下基础,也着实方便了他后的生活,事实上,几乎他家一切的家具都是他一承办及装修。

    和业余爱好方面的卓越相比,黄奇仁在学业的杰出更让人羡慕。从上学起,他在学业上都有秀的表现,尤其在数学方面表有特别的天赋。上中的时候,他在马来西亚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比中获得过全国前5甲的好成绩。

    黄奇仁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教育,并入本地槟城理科大学理科学士课程,但遗憾的是因为家中实在是没有经济条件支持他继续读书,而,考上大学对他来说是痛苦要比快乐多。

    几乎没有作什么思考,黄奇仁便做出决定,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改而出社会,自谋前途。这对于一个求知欲强,理想远大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件痛到极点的事情,但黄奇仁并没有因此抱怨,相反,他在自己的毕业刊上写下了24个字:“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再尝试。有机会,利用它,无机会,制造它。”

    24个字,将青年黄奇仁的壮志与睿智显露无疑。这24个字,在今天依然值得任何一个想要走向成功的青年人学习,并且铭记。

    黄奇仁的事业与品行也可以八个字形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黄奇仁在2010年6月北京清华大学杰出华商领袖对话会主讲说:“无论困境还是顺境,都要勇敢坚强,拥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当时我凭着比别人坚强的毅力,凭着个人的打拼和忠于职守,不怕困难不放弃,成就了今日的黄奇仁。我认为做人和做企业一样,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品质。我坚信做人要有爱心,懂得感恩,做企业也是一样。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和企业公民,我尽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和企业决策者的责任,丝毫不敢松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成了我的人生和奋斗的座右铭。”

    因为对工程领域有特殊的兴趣,并且擅长于此,从学校走向社会后,黄奇仁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

    1970年代,马来西亚开始推行工业经济计划,国家发展蒸蒸日上,建筑业作为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蓬勃发展。黄奇仁于是带着成为工程师的憧憬,投身到建筑业中。那是1977年,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加入到当时北马怡保一间小有名气的建筑公司——成荣(MUDAJAYA)建筑公司。成荣建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事基础设施的建设,后来驰名中外的金务大有限公司当时正是成荣建筑公司的子公司。

    因为是带着成就一番非凡人生的信念进入到公司,而不只是挣钱糊口而已。所以,黄奇仁加倍珍惜自己得到的每一个机会。他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份公司交给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以最大的热情去学习周遭一切有利的事物和知识。这让他的工作成果总是领先于人,也让他的个人阅历和能力与日俱增。

    凭此优异的表现,黄奇仁获得了公司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肯定,短短的一年内,这位只念完高中就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就被晋升为工地主管要职,负责所有工地项目的运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是工地上最年轻的人,同时,也是职务最高、最有话语权的人。

    黄奇仁以勤勤恳恳且富创意的工作履行了工地主管的职责。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花很多时间监督基础设施工程的规划和执行,这些工程包括桥梁,道路及高速大道,海洋结构设施,海港,污水及自来水处理厂等等。通过参与这些工程,他成为建筑工程业年轻的行业专家,也在建筑工程界交友广阔,广结善缘,并通过此不断融入主流社会,为事业发展打开一条更为宽阔的大门。

    黄奇仁一直为自己没能上大学继续深造专业知识而感到不足,当工作步入正轨并且有余力做一些其他事情之后,他第一时间弥补这个不足。在担任工地主管期间,他就挤出时间完成了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土木工程文凭,与此同时,他还参加各种专业研讨会和讲习班以提升自己。

    一边是每天奔波在工程工地的工作实践,一边是向世界一流专业看齐的专业和理论知识修炼。这种几年如一日的,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并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修炼,让没有上大学学习工程理论知识的黄奇仁比大多数大学里培养出的高材生还要更懂理论,并且更善实际。

    这也是黄奇仁这位不是科班出身,但最终胜似科班出身的建筑业领袖,能够在竞争激烈并且精英荟萃的马来西亚建筑工程界成为翘楚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奇仁在公司成长成熟的同时,公司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1980年初,成荣建筑公司的股份被子公司金务大的管理层收购,一个新的金务大公司诞生。表现优秀的年轻人黄奇仁被雄心勃勃的金务大管理层看好,因而被特别聘请为新的金务大有限公司的创办执行董事。

    从此,已在建筑工程领域颇有造诣的黄奇仁,开始在专业之外建立功业。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在商业上的悟性和建树也毫不逊于在工程本身。

    重新组建的金务大依然只是一间从事工程的分包小型建筑商,其发展面对着许多挑战,但身肩公司发展大任的黄奇仁信心满满,并对未来有着很大的抱负。

    金务大当时所处的环境也不好,可以说是出师不利。1980代中期,全球经济衰退,建筑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熬不过的建筑商都被逼倒闭。金务大也没能独善其身,发展受到影响。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本身就实力有限的金务大一度显得不知所措。但最终,在黄奇仁等管理层的冷静应对下,他们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策略。这是一个勇敢者的策略,当很多公司都选择停业或缩减规模的时候,他们却逆势而上,把公司从马来西亚北马怡保迁移到200公里之遥的首都吉隆坡,两年后又移到离首都30公里外的卫星市—八打灵再也市,也就是现在的地址。通过这次搬迁,金务大更为接近马来西亚首都的国家政府决策中心,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离主流社会更进一步,这有利于发掘不同的商机,争取更多的基础设施和房屋工程。

    之所以能够逆势而上,是因为黄奇仁找到了面向未来的信心,而且还拥有赢在未来的核心武器——一览式(TURNKEY) 建筑工程方案。

    一览式(TURNKEY) 建筑工程方案在中国又被翻译为“交钥匙工程总承包”。作为工程总承包的一种模式,Turnkey的显著特点是由一家企业与业主签订总承包协议,并一站式完成建筑工程包括设立、施工和监理在内的所有环节,以最终达到客户只需“转动钥匙”即可使用一个工程的目的。

    黄奇仁在研习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土木工程文凭期间,对一览式(TURNKEY) 建筑工程方案有过深入研究与思考,他认为,这是一个对建筑业者和业主都有利的双赢新方案,这也会是适合马来西亚的模式,是金务大可以打破旧格局,脱颖而出的大机遇。于是,在行业都还纠结于整体的低迷时,黄奇仁已经开始为公司在马来西亚推动一览式(TURNKEY) 建筑工程方案做努力。

    黄奇仁选择的突破口是与政府合作,承担政府公共工程局及国家发展单位等大型项目。和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一样,黄奇仁必须打败那个旧模式下的各种既得利益思潮才可以让一览式(TURNKEY) 建筑工程方案得以成功实施,但这不容易。因此,虽然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尤其是一个可以大大减轻政府和当事官员压力的好模式,但起初,政府和官员们的态度还是相当冷淡。甚至不愿意听到说太多,因为大家觉得目前挺好, 没必要去改变。

    黄奇仁不但是有智慧的人,更是有毅力的人。他坚信马来西亚终将融入国际潮流,接纳一览式(TURNKEY) 建筑工程方案,而且坚信自己和金务大就是把这一创新方案引入马来西亚的最佳人选。因此,他抱紧目标不放弃,一次一次地往来于各种具有建议权和决策权的官员与机构之中,一次一次地说服,努力去改变。

    最终,经过多次的建议挫折后,黄奇仁获得了胜利。可为政府及业主提供更优良便捷服务,并且节省可观项目投入的TURNKEY方案,被政府接纳,并通过政府逐步开枝散叶,在更多领域推广开来。

    TURNKEY方案为金务大成功地获得了多项基建工程项目,进而帮助金务大在此一轮行业的萧条中站稳脚跟,并且率先恢复元气,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在TURNKEY方案推行实施过程中,金务大不论在工程的质量,还是完成工程的期限上,都一一兑现承诺的优异表现,金务大还为自己树立了很好的声誉,进而为公司在建筑工程业占据到更有利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但TURNKEY方案还不是黄奇仁带领金务大做大做强的最核心改变,也不是他对金务大的最大贡献。

    金务大的最大转折点发生在80年代后期,正是从这里出发,金务大踏上飞黄腾达的卓越之路,而让金务大走上这条路的一个重要推动者就是黄奇仁。

    和前一次一样,黄奇仁的秘密武器还是求新求变,通过推广及应用新的工程解决方案,引领资历比别人浅,规模比别人小的金务大不断超越同行,后来居上。

    这一次,黄奇仁引入的方案是当时国际先进国家,如欧美国家及日本等,已广泛采用建设—经营—转让 (Build-Operate-Transfer, BOT) 私营化的模式。BOT的基本概念是,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其核心要义是,解决了很多有良好经营效益的基础设施工程因为一时资金短缺而无法建设的资金瓶颈,从某方面说,也是为建筑企业的市场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长空间——可以让有实力的企业去为暂时没有支付能力的业主承建工程,并从工程收益。

    当时的马来西亚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各种工程需求强烈,但很多工程业主却存在资金的短板。黄奇仁因此看到BOT在马来西亚的巨大潜力,因而代表金务大公司高层,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以及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的基础建设和私营化组委等多方面的力量,面向马来西亚政府推荐(BOT)模式,依次为本地建筑业拓展发展空间,并缓解马来西亚政府在基础建设项目上的资金短板。

    这是一个比TURNKEY方案更创新,也更让政府省心和划算的模式,再加上此时的黄奇仁和金务大也已今非昔比,因此,BOT模式的推广很快就取得成功。

    1992年,黄奇仁代表金务大应用BOT模式在马来西亚进行了第一项大型私营化基础设施工程——价值10亿马币(约3亿美元)的沙亚南高速大道工程。由此,开创了马来西亚的建设-经营-转让(BOT)的私营化经营模式的先河。

    此后,在黄奇仁和更多同仁的努力推动下,在全马政府的积极支持下,BOT模式很快在马来西亚各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进而对马来西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BOT模式也为金务大集团的发展立下了重大功劳,并开创了公司新的里程碑,其重要意义在于,为公司打下更穏定的基础,也为金务大未来在建筑业庞大的商机立下了重要奠基及穏定的平台,进而使金务大在未来的私营化(BOT)工程项目的发展占据到相当好的领先优势,也开始了金务大建筑业投资的里程碑。从此以后直到今天的20多年里,金务大通过BOT模式夺得众多大型基础建设工程的合约,并且因此成为马来西亚建筑工程业界的领先翘楚。

    凭借在不断创新工程解决方案,开创领先工程建设模式的努力和贡献,尤其是在一个一个项目中的优先工程表现和卓越经营业绩,1992年,如日中天的金务大公司成功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当期市值约5000万美元。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上市公司,黄奇仁为金务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上市在他看来,不是终点,而只是新的起点。公司上市后,黄奇仁并没有因此就功成身退,并继续在关键时刻,为公司的发展彰显关键作用。

    从上市至今,金务大的另一个挑战是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年的经济风暴导致政府及金融业取消了多个大型工程的投资计划,逼使很多大型工程被搁置。黄奇仁凭着其丰富的经验与金务大领导层一起,对金务大名下的建设工程合约重组,进而继续获得了金融集团的重组融资,确保了公司持续生存与成长。

    在包括黄奇仁等一批杰出精英人士的领导下,今天的金务大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市值超过20亿美金的领先公众公司。至今,金务大集团已成功地开展了包括大道,水利和隧道等在内的5项,每项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重大工程;同时,也走出国门,在印度,中东国家,越南都有投资项目和工程。目前,公司还正进行着马来西亚最大的单一公共设施工程,价值40亿美元的双轨火车计划,并在最近向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一项价值100亿美元的地下铁计划。

    今天的黄奇仁,依然还在凭借自己的商业触觉以及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知识,协助金务大提高在与本地或国际同行中竞标时的竞争力,并且为集团带来可观的回报率及盈利。

    同时,今天的黄奇仁也以卓越的领导和商业才能,同时担任着好几项投资项目和几间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包括了马来西亚环城大道有限公司董事、沙亚南大道有限公司董事、精明防洪渠道私人有限公司董事、吉隆坡西部疏散系统有限公司董事、Valencia 屋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Dusun Kualiti种殖有限公司董事、Taipanhills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等。

    其中,于2003年动工的精明防洪隧道(SMART)是世界上第一个防洪渠道及双层道路两用的隧道,也是金务大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全场9.7公里,是东南亚最长的隧道。它不但满足雨季防洪作用,也在其它时候作为通车的公路服务。其施工工程中使用的两个巨大的盾合隧道掘进机的(Mix-Shield TBMs)的直径宽达13.2米,是世界最先进的大形盾合钻探设备隧道掘进机(世界第四大)。因为在功能设计、施工构造等系列领域的创新和突破,精明防洪渠道工程也堪称是近年来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工程,其成就先后被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频道,探索(Discovery) 频道,英国BBC电台新闻专访报道。迄今为止更有包括本地和外国政要在内的超过2000位重要访客访问了SMART,并为它独特的功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该公司也相继获得2007 CIDB奖、2008 ACEM金奖、2008 英国ACE的工程优秀奖、2009 英国建筑行业(BCIA)大奖 、2010IEM的杰出工程成就奖等重要奖项。

    术业有专攻   奉献无疆界

    黄奇仁在建筑业的工程成就和经营业绩卓著,但他的成就并不局限于此,他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止于此。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黄奇仁便通过参加行业公会等形式,参与行业的交流合作,并通过行业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他自80年代中期,便积极地参与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的活动,并先后担任副秘书长、副主席、署理主席、主席,为巩固和加强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及建筑业作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他也是马来西亚城建筑工程专业主席团理事会成员。从2001 年起,黄奇仁还担任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ACCCIM)的基本建设和私营化委员会副主席。

    在参与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工作期间,黄奇仁先后代表公会参加了27、28、29、33、36、37、3等数届亚洲和西太平洋承包商协会峰会。同事,还带领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牵头,并推动成立了东盟建筑商联合会(ACF),成为其创会会员。黄奇仁本人也从该会理事会成员,一直做到2008年被推选为主席至今。

    同时,黄奇仁还带领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融入亚洲暨西太平洋营造业公会(IFAWPCA),并成为其成员之穏,IFAWPCA秘书处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由目前的16个成员国所组成。此外,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也参加了世界银行并与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对话,以解决有关问题,在海外建设项目的资助机构参与上述对话。通过这些区域活动的参与,如IFAWPCA,黄奇仁不仅促进了建筑行业和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的知名度,也高度地提高了我们国家的形象。

    黄奇仁对建筑业的劳工问题非常关注,并且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多有创新举措。早在1996年,他就倡议金务大成立了耗资1000万美元的非盈利的金务大机械技工培训学校(GPOS),培训劳工,至今已培训了超过3万位技工。2004年,黄奇仁又通过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积极参与建筑业劳工交换中心有限公司(CLAB)的成立。CLAB 的职责是收容来自建筑公司之已完成工作但还持有效准证的外国建筑工友,并重新派遣这些外国建筑工友给需要他们的建筑公司,同时,也寻觅途径以提升和鉴证这些工友的技能。

    “建筑业的激烈竞争,促使建筑业实现专业的管理技能,采用尖端科技方案,并且认真地落实所有发展的计划,这么做不止是取得盈利,更要兼顾企业公民、社会环境的责任,好好保护环境。”黄奇仁特别强调建筑商的社会责任,在担任行业协会领导人职务期间,他也一直致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呼吁开发商善尽社会责任,如加强职场安全,卫生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作为华人,黄奇仁对中国一直保持相当的关心,事业有成后,更投身于促进中马交流的事业中,并尤其对中马两国在建筑业的合作充满期待与信心。

    “中国经济的崛起,给全球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和马来西亚建筑商也配合这项新的工作时刻快速调整步伐,迎合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成长潜力,搭上经济成长的列车。”黄奇仁在2008年的全球建筑峰会上表示说,为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生存和取得业绩,现代建筑商必须推进各项结构复杂的发展计划以及承担相关风险的能力,中马建筑界则可以在专业、技术,特别是在快速建筑方法和国际实践经验这两方面有进一步的交流。“我热烈地期盼中国对外承包商会与马来西亚建筑商工会持续地合作,共同发掘潜在商机。在双边合作上发挥巨大的效益,以应战全球新格局当中形成的新的挑战和商机。”他说。

    在通过黄奇仁带领的马来西亚建筑商公会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已成功加入东盟建筑商联合会 + 1(ACF+1),并在2010年6月新加坡的第30届ACF理事会上签约,这无疑将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建筑业及基础设施投资的发展及经济转型,这也是黄奇仁给中国建筑工程界的一份好礼。

    在建筑业之外,黄奇仁积极参与多项社会活动,至今,他还担任着马来西亚绿色建筑指标联合会顾问、马来西亚国家服务业联合会副主席、马来西亚国家建筑工业发展局董事、马来西亚建筑业劳工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局顾问等社会职务,并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有关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作为地地道道的乒乓球狂热分子,黄奇仁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支持马来西亚当地的乒乓球运动。作为Kota Permai 俱乐部兵乓球队的领队,黄奇仁也曾率领Kota Permai乒乓球队参与以及赞助马来西亚全国乒乓超级联赛,并在2002年夺得亚军和2005年冠军。他还积极参与促进马来西亚乒乓球运动,其中包括赞助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2000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此外,黄奇仁还促成金务大集团参与多项社会公益事业,比如,于1996年在马来西亚开始颁发奖学金等。如今,集团已发出1700万令吉的奖学金。黄奇仁还格外重视马来西亚的中文教育,在包括他在内的一批贤达的支持下,自1980年起,金务大每年都为太平华联国中(黄奇仁母校)学生福利基金捐款,以此力促华文教育事业。

    与祖籍国家乡往来并不是很多的黄奇仁,还担任了家乡中国福建省晋江市东石中学首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希望以此来延续自己与中国家乡的关系,也让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怀传承不断。

    凭借在事业上,在奉献社会上的作为和贡献,黄奇仁得到中马两国主流社会的诸多好评。2005年,黄奇仁荣膺国家最高元首62岁华诞封赐 Bintang KESATRIAMANGKU NEGARAK.M.N.勋衔;2006年,他被评为马来西亚太平卓越华裔人物奖;而在2008年大马建筑业卓越奖颁典礼上,他则获选“年度最佳承包商奖”;2010年,他更荣膺彭亨州苏丹殿下封赐 DARJAHINDERA MAHKOTA PAHANG(DIMP) 拿督勋衔。在中国,黄奇仁仅在2010年,就先后获得了第二届“中华杰出商业领袖”、第七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以及被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暨中外杰出企业CEO 圆桌会议授予“中外杰出创业企业家”等荣誉表彰。

    等身的荣誉背后,黄奇仁还在继续谱写自己的事业新篇章,并一如既往地为社会贡献力量。其中,被他关注的一个重点是积极推广绿色建筑。黄奇仁是一位深具环保意识的建筑专家和企业家,早在10年前,他就完全采用绿色建材建造自己的家——一个绝对低碳的,绿色的家。从2009年开始,马来西亚绘测师协会(PAM)宣布推广、采纳一个绿色建筑指数(Green Building Index),以便引导绘测师、建筑师、政府机构、建筑物业主、发展商,共同改善环境问题,进而建造对环境友善、负责任的建筑物。黄奇仁的家甚至还得到绿色建筑指数评委(Green Building Index Accreditation Panel,GBIAP),前马来西亚绘测师协会主席陈乐文博士的特别嘉奖,并承诺要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的细则于2011年推出后,颁发绿色建筑标准证书予黄奇仁,以表扬他的家居。而事实上,黄奇仁的寓所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比如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电视台)就专题采访他和他的家,并将其作为本地第一间以绿色建筑为标准的住宅型建筑物面向全球推广,预计这篇报道将在本年11月播出。

    除了醉心于建筑业及推广绿色建筑,黄奇仁也着手有机种植养殖。原来他对于料理果园、农场和渔场也很有心得。马来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渔业和农业发达的国家。可是随着环境污染、空气指数变质还有加工肥料、农药的使用,人们开始向往纯自然状态下生产出来的天然食品。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吃,但随着社会健康意识增长,人们开始认同进食无污染的有机食物才是属于健康、安全的食品。黄奇仁和黄共辉父子就是明白这一点,两人积极探讨有机发展。黄氏父黄子在彭亨文冬拥有一座有机果园,他们也在霹雳州务边和彭亨武吉丁宜开发有机农场饲养鸡只及湖泊养殖各类有机淡水鱼。他们对于搞有机农业甚有研究,同时也会探讨更多有机农场生产的食物。

    和每一位遵循中华传统文化的华人一样,黄奇仁也非常重视家庭的建设,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与拿汀吕观清育有4个孩子,大女儿及儿子都毕业于著名的伦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三女儿也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小女儿目前是中学生,也是前途可期。满门才俊的成就对没有读过大学的黄奇仁来说是一个慰藉,也是他重视教育的必然结果。“对于他们,最好的爱就是教育。”黄奇仁说。

书画
工艺品
古玩珍藏
关于我们 - 欧桥传媒集团 - 电话:0040-751021899 - 邮编:SE3 9GX - 邮箱:ozqb@qq.com
地址:Flat 502 Loder House, 2 Anderson Road, Kidbrooke Villa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SE3 9GX
Copyright 2012 欧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