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交流
分享到:7

论社会精英制度与高校教育

2013年02月19日 16: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文/北外  袁宾师

  现在首先这里问一个问题,提起精英这样东西,我们内心里出现的对这一群体模糊的印象都具有什么样的表征(不是针对每一个体的)。这里我拿的是用自己社交圈内的部分朋友聊天记录里取出的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聪明、 富裕、博学、自负、冷漠”。因而,这一实际存在的社会资源分配形式被很简单的用各种本应针对个体的形容词来代替,那么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制度的存在并没有可视化的社会贡献,而是一种神话形人群或大多数人憧憬的职业种类的简单集合体,可以用我们意识里对这些精英式人物的共通人物特点来标签化。

  精英制度在人类社会存在了数千年,但是一直在各种社会规范性的文献中很少被提及和强调,甚至现在在很多民主制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法律建设中(至少是表层面的)有意淡化着这种思想,似乎它跟一个提倡民主的社会将格格不入。对这个模糊概念的不同定义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种现状。精英的一种定义是,拥有较为优秀的个人能力,是有着良好教育和较高个人修养、在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并掌握着社会中的支配领导地位,处于社会中绝强势群体中的人群。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这个定义,优秀的个人能力的直接体现,会对同一或邻近群体中的大多数同龄人带来竞争导致的紧张情绪。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人群往往被占据社会绝大部分财富的群体直接相混淆,因而这一群体常常是仇富心态的各种形式的直接受害者(例如文革里的批斗高级知识分子)。那么精英制度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对于我们重新定义和认识这一机制,意识到它对社会的真正影响力是有先决作用的。

  精英制度在早期的人类政治出现的时候,就被很自然的运用于统治阶级的构建。从禅让制到科举的出现,虽然中间出现过对贵族阶级的绝对权力垄断时期,但始终任人唯贤是所有朝代的生存铁律。这些古老的例子的一个特点在于它们遵循的是优胜劣汰法则,而不是权利平等原则:通过淘汰率极高的筛选方法肯定人的价值,在人群中对资源和地位的垄断使得人们的竞争意识被迫得到强化,而这些残酷竞争的胜利者获得了社会的统治机会。抛开这些制度的残酷性、片面性和历史性来说,它们至今依然不变的核心在于,这一机制能够做到对超目标类动机在人群中的强烈唤起。人的每一种行为都一定处于一定的动机,它是包括道德等深层心理活动在内的意识形态的集合,很大程度地受到的历史性的影响,而所谓超目标类动机,简单的定义一下就是与我们出于满足生理物质需要的动机相对的,具有非必要性要求的目的。花数小时上网聊天而不选择好好睡上一觉的行为动机就算一种超目标动机,同样,要求获得对自己的价值的肯定和尊重,希望实现远大个人抱负理想的愿望也是之一。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高度封建社会本来应该是极为稳定的社会形态,但是这一被其称为“天下奇才尽入吾之彀矣”的彀,反而成为了这个稳定社会里最大的一条鲶鱼。为什么范进会疯掉,为什么作为秀才的洪秀全会发起太平天国运动,他们都是这个帝国里最直接接触过精英竞争体制的人们。法国的古斯塔夫认为教育才是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机器,其实这一说法并不绝对,拥有选拔制度的教育,甚至是精英制度衍生下的选拔制度的分支而存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希望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不要把我的“不安定”看成一个贬义词,它代指着一个能够为旧环境注入活力的特征。相对于我们对食物、水、以致是性的直接需求那种固态的动机而言,超目标类动机更为“液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古代中国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就直接充当了对这一动机的塑造角色,人们的控制欲和自我价值创造欲被唤醒,并被赋予“升官发财”、“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外显。不仅如此,从中国高考的初衷,到二战纳粹的形成,无一不是这一体制下最直接的体现。一言概括就是,精英制度把人的深层欲望加以塑造并与人类社会的形成终端相连接。

  我对这个制度的存在对社会的影响,持积极态度。有人会问这为什么。的确,把种种社会历史表象与之直接联系起来带来的结果是,这个机制具有魔鬼的一切特征:利用人的欲望(或者按现代观点说是人的弱点)来制造虚空文明,使他们丑态百出,甚至有反人类倾向。但是作为一个社会进步论主义者,我承认社会的弊端是社会发展中的副产品,并把之看做全部可以接受,利大于弊。先别急着喷我,我接下来要说的内容会试图解释原因,这也是我在罗马尼亚两个月来对这一问题看法能够形成的主要原因。

  现代社会的一部分稳定特征源于它的精英制度被缓和地归成几个大类,这些明显的分类能够形成明确而公平的社会游戏规则,即没有血腥的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分配法则,而即使有诸多的不满甚至是怨恨,作为社会组成的每一个成员依然愿意服从这样的状态。然而每一种机制分类越明显,就会产生不同组合带来的明显的组合效应:一个社会对于某一类机制分支的态度几乎能够从根本上决定这个社会的发展面貌,不善于使用这类组合引导整体发展的民族以及社会,会在实体发展中遇到无法通过哪怕是宏观调控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所谓的民族性格,甚至可以等同于一个民族对精英机制分支的采纳程度。基于现在整体较为缓和的世界整体形势,人口增长率上升带来的生存要求对人类社会个体的素质带来提高,对于国家来讲就是“文化软实力”。如何进行自己的软实力构建这个环节里,通过对有趣例子的对比就能够发现上述观点的实例基础。像我刚刚提到的,不同社会对社会精英制度的分支的利用方式和程度,甚至可能决定社会的面貌,我想拿高等教育发展作为这个问题的切入点。高等教育在几乎所有具有文化发展实力的国家里都是一个非常受到重视的环节,而且世界主要国家对它的发展更倾向于与社会生产力的直接结合,这使得在其产生之初是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府”转化成为了组建、提高生产力和培养社会人才的“机构”。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使用精英体制是绝大部分国家的现状。但这个体制不是在所有的国家或者社会团体中获得了同样的效果——有单纯出于利用一种机制来分配教育资源的动机,也有一些出于更深层的目标。美国,西欧的德国、英国和逐渐跟进的法意,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都是典型的后者动机采用国。把高校“吊起来卖”的行为虽然不排除对外国出售教育资源的目的,更多是想通过这一机制的竞争效应来刺激本国人民有特质的生活追求方式和内容的形成。很多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会把大学看做一个神圣的象牙塔,甚至是某种终生品质的磨不灭的印记。拿中国的高考来讲,学生父母对孩子获得较高得分,在同龄人中占据较优位置报以强烈愿望,学生顶着巨大压力、经历种种非常态生活来完成一个看似只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争夺考试,这些愿望都已早就是典型的超目标愿望了。我们即使知道可能很大部分人在死读书、考不考得上最好的学校与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相关性并不高,但是我们依然愿意追求最好的学校,就算有“好大学等于好工作”的现实说法,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由教育精英制度带来的某种形式的“加工型欲望”。 这一看似相对独立的分支,激起了这个国家年轻人成为精英的欲望,也使得整个国家在每年的那么几天为之震动。即使是完成了这一人生阶段,这个国家的人还是成功塑造了一个为较高目标奋斗,愿意付出代价并自然接受残酷选择,勤劳而生气的群体。日本和韩国人的带着疯狂的勤奋,德国人的自傲自负,美国人的追求精尖(也在于他们的政治,如美总统们一直强调的维持世界最强国)都在他们刻意强化的、存在于如高等教育范畴等许许多多范畴内的体制中得以形成发展,也有了他们有别于它国的国家、民族“性格”。

  在让我们看看另一种现状,如我所在的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的高校教育发展史其实不算短,19世纪前叶就有了雏形和基奠的国家已经可以说是一个教育基础良好的国家。但是罗马尼亚本身一方面受限于其人口数量小,也在于其追求机会平等的社会意识,本国的教育中没有全国统一性的强有力的精英选拔体制。请注意,如果按照文章刚开头我说的那样,仅仅按传统的对精英集合与精英体制混为一谈的方式来认识的话,每个国家都一定有精英阶层,但是按照精英集合这一体制是一种社会深层意识塑造者的角度考虑,罗国的社会形态中就没有对这一制度的强化,或者可以说缺少了精英体制。我在这里是拿高校教育作为一个例子,并不是强词夺理的说高校教育单其一面就能独挡整个社会,但是例子的价值在于其代表性,在整个罗社会对强势竞争的淡化来看,这个国家可以说,缺少特殊意义上的“精英”。一个没有精英的社会,会给人以安逸和舒适感,但从相当部分本国年轻人对生活安逸的追求大于对抱负的塑造的现实来说,这也很可能是造成社会陷入缓慢发展、国家形象较为平和但松散的致因。希腊,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等偏向于追求教育平民化的国家,同样问题都实际存在,并且能够轻易的在国际时事以及与他国的对比中找出来。

  所以,对于精英制度,我认为不再应该是形而上地抱着类仇富心态去对待的事物,而是我们在社会小单位中可以加以认识并适当采纳运用的一种意识规则。我并不是说平缓的社会状况就一定不好,或者说某些采用高压模式的国家就一定是应该追求的发展模板,但是这一制度本身能够带来的涵盖生产力、文化力乃至国民意志和性格的潜在力量不应该被一种粗陋的模糊解释而一带而过。除了在这里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危机状态下有些国家能保持强大哪些国家保持较被动社会状态以外,这个话题或许还能够对于微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有一定建议意义。现在姑且想不到,也就先记到这儿吧。

  ————12.24 于罗马尼亚高老庄

书画
工艺品
古玩珍藏
关于我们 - 欧桥传媒集团 - 电话:0040-751021899 - 邮编:SE3 9GX - 邮箱:ozqb@qq.com
地址:Flat 502 Loder House, 2 Anderson Road, Kidbrooke Villa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SE3 9GX
Copyright 2012 欧桥网. All Rights Reserved